功能性訓練=不做重量訓練嗎?常見迷思解析

首頁 > 沃克澳專欄 > 沃克澳專欄 > 功能性訓練=不做重量訓練嗎?常見迷思解析

沃克澳專欄

功能性訓練=不做重量訓練嗎?常見迷思解析

分享到

功能性訓練=不做重量訓練嗎?常見迷思解析

 

在健身領域裡,「功能性訓練」(Functional Training)常被誤解成單純的徒手動作或伸展,甚至有人認為它就是「不舉重量」的訓練方式。事實上,功能性訓練並非排斥重量或抗阻,而是將這些工具重新整合,目標是讓訓練成果更貼近日常生活或運動需求。
 



功能性訓練的核心價值

 

功能性訓練強調的不是單純肌肉大小或力量數字,而是動作效率與實用性。它希望你在完成日常任務或運動表現時,能更安全、有效率,並降低受傷風險。
 

例如:

  • 抱小孩上下樓梯時保持核心穩定

  • 搬重物放入後車廂時不閃腰

  • 打球或跑步時能維持平衡與協調


換句話說,功能性訓練的成果會直接反映在你的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上。
 



與重量訓練的差異與互補

 

傳統重量訓練的設計,往往著重於單一肌群或肌肉肥大。舉例來說,二頭彎舉主要針對手臂肌群增強。

相較之下,功能性訓練則更注重動作模式多關節協同。同樣的深蹲動作,功能性訓練可能會結合壺鈴、平衡墊或旋轉動作,模擬日常生活的動作情境。

這並不是在否定傳統重量訓練,而是透過設計,將重量、抗阻、核心控制與平衡整合在一起,使肌力更能「轉化」成實際應用。

 


為什麼需要功能性訓練?

 
  • 降低受傷風險:訓練核心穩定與控制力,避免在搬動、運動時出現代償或閃傷。

  • 提升日常效率:讓搬運、跑跳等基本動作更輕鬆,延伸到職場與生活。

  • 運動表現加分:無論是球類、跑步或其他專項運動,功能性訓練都能補足穩定性與動作協調。

 


結語

 

功能性訓練並不是「不做重量」,而是將重量訓練放入更貼近現實需求的框架裡。它強調「怎麼動」比「舉多少」更重要。對一般人來說,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幫助你在生活中更自在、更安全,也能為專項運動打下穩固基礎。


在沃克澳健身房,我們將功能性訓練與傳統重量訓練結合,透過專業教練的規劃,幫助會員不只在健身房裡強壯,更能把力量帶回生活。

上一頁
TOP